夏分天下为九州,北方为雍州,定边属雍州。商以天文星象分天下为九方,定边属鬼方。周(公元前11至3世纪),定边仍然属雍州。春秋时为白翟所居,战国时先后属魏、秦上郡地。东汉时期,陕北属曹魏领地,设并州刺史部,黄河以西领西河、上郡、朔方、五原四郡,为匈奴、羌等游牧民族居住地。今天的定边,当时属于五原郡。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西安州为盐州,因境内有盐池得名。
盐州城的建城时间距今已有1470年,地点就在安边堡城,保留至今的安边城内牌楼上的匾额文字“盐州旧制”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中唐时期,盐州是唐朝生产食盐的重要地区,吐蕃奴隶主因为缺少池盐资源就来掠夺,最终摧毁盐州,掠走多数居民为奴隶。唐德宗(李适)下诏书重建了盐州城,即今天的定边老县城,此城距离盐州旧城一百华里。白居易乃作《城盐州》诗,歌颂保卫盐州的历史功绩,大展唐人志气。
2022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委派榆林市考古队,在定边城西清理了六座唐代墓葬,出土了两块墓志铭,确认今天的定边城就是唐代的盐州故城。
第一首《城盐州》——
诗曰:城盐州,城盐州,城在五原原上头。蕃东节度钵阐布,忽见新城当要路。金鸟飞传赞普闻,建牙传箭集群臣。君臣赪面有忧色,皆言勿谓唐无人。自筑盐州十馀载,左衽毡裘不犯塞。昼牧牛羊夜捉生,长去新城百里外。诸边急警劳戍人,唯此一道无烟尘。灵夏潜安谁复辨,秦原暗通何处见。鄜州驿路好马来,长安药肆黄蓍贱。城盐州,城盐州,盐州未城天子忧。德宗按图自定计,非关将略与庙谋。吾闻高宗中宗世,北虏猖狂最难制。韩公创筑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汉兵。东西亘绝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如今边将非无策,心笑韩公筑城壁。相看养寇为身谋,各握强兵固恩泽。愿分今日边将恩,褒赠韩公封子孙。谁能将此盐州曲,翻作歌词闻至尊。
诗的开头两句是说,修筑盐州城啊,修筑盐州城啊,新修的盐州城就在五原的北面。五原即今天的白于山区,在定边县城之南。黄龙程先生在《盐州城址考》中说“五原谓龙游原、乞地平原、苛岚贞原、青岭原、横槽原”。
五个原今在何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艾冲先生考证,“青岭原”在今宁夏盐池县青山乡东部,青岭即今称青山,青山东毗邻定边县红柳沟镇。“横槽原”位置大体确定在宁夏盐池县惠安堡镇杜窑沟村东至青山乡西界吴家小口子村一带。此地有古烽火台“横槽烽”,横槽烽位于定边城(五原郡)西九十里处横槽原西畔。今定边西南山区,多有塬分布,姬塬、罗庞塬、刘峁塬、任塬、马塬、胥掌塬等,面积为3至17平方公里不等,其他三个原对应哪个原呢?我们期待新的考古发现。这两句诗等于给唐盐州城就在今定边城定了位。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位于今安边镇城的盐州城被吐蕃人占据,贞元九年(793年)因盐州灾荒,吐蕃屯兵困难,毁盐州城而遁。同年唐王朝发兵三万五千人,以二万九千人向西防御吐蕃人的进犯,抽调六千人修筑盐州新城,遗址在今定边县城,只用了二十天时间就修成了。新城修好了,边境安定了,即所谓“自筑盐州十馀载,左衽毡裘不犯塞”;新城修好了,物流畅通了,唐初得突厥马二千、隋马三千,设马监,供军队、驿站、尚乘局诸军卫调遣使用。
唐高宗凤仪年间(676—679年)设盐州牧马监八处,开元年间,盐州刺史左骁卫中郎将张遵兼任盐州监牧使。来自西域的宝马,与来自盐州的名贵药材黄芪,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即所谓“鄜州驿路好马来,长安药肆黄蓍贱”。
元和十四年(819年),吐蕃节度论三摩等将十万众再次围攻盐州,党项亦发兵助之,刺使李文悦竭力据守,凡二十七日,吐蕃不能克。即所谓“蕃东节度钵阐布,忽见新城当要路。金鸟飞传赞普闻,建牙传箭集群臣。君臣赪面有忧色,皆言勿谓唐无人”。唐人仅用20天时间就修起了一座新盐州城,只用不足五千人马就挡住了吐蕃10万人马的进攻,吐蕃人再也不敢小看唐人了,再也没有夺取唐朝土地的底气了。诗的最后两句“谁能将此盐州曲,翻作歌词闻至尊”,表达出诗人白居易对边关将士的称赞:这样的精气神难道不值得歌颂吗?谁来给我的诗谱上曲,以便唱给天子听呢!
第二首《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诗曰: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这首诗的作者李益(748—829年)是甘肃武威人,唐大历四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一位忧国忧民的边塞诗人。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吐蕃首次寇盐州。至唐宪宗元和十四年(918年),唐与吐蕃围绕盐州的争夺,先后六次大战,盐州城在唐与吐蕃之间反复易手,屡建屡废。这几年热播的动画片《长安三万里》说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和高适的故事,即以唐与吐蕃的战争为时代背景。
贞元初年,李益以幕僚身份随灵盐丰夏四州节度使杜希全出巡五原(即今之定边),诗人看到春天已经收复了的五原,国难乡愁涌上心头,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七律。饮马泉简称马泉,定边县贺圈镇有个村子名叫马沟泉。清嘉庆《定边县志·地理卷》记载,马泉在县城南沙地,今淤。笺证:马泉,唐李益《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即此泉。马沟泉就在定边县城之南,与此泉地标相吻合。
根据年代推算,当时的盐州节度副使李文选正好在任,他是陇西人,与李益是老乡。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非常恰切地表述了两人见面时的心境。李文选于唐贞元四年(788年)九月逝世,夫人乾元元年(758年)终于五原之郡。两人合葬的墓志铭,于2021年出土于定边城西。据黄龙程先生考证,唐天宝元年(742年)将盐州改为五原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复为盐州,期间盐州、五原郡、五原县是同一治地。《唐故节度副使骠骑大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兼殿中监赐紫金鱼袋陇西李府君墓志铭》明确记载李文选夫人终于五原之郡,她去世30年后,李文选才去世,由此确证定边城址即唐代盐州城所在地。
第三首《边词》——
诗曰: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作者张敬忠,唐代诗人,西安人,历任监察御史、司勋郎中、兵部侍郎、平卢节度使、河西节度使、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节度使,河南尹、太常卿等职。
唐朝是一个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时代,到边疆去建功立业是许多文人墨客的向往。唐神龙三年(707年),张敬忠以幕僚身份跟随朔方军大总管张仁愿,到盐州视察军事。此次到盐州治所五原,正是季春之时,风沙弥漫,乍暖还寒。这首七绝,几乎用直白的语言描述了五原与长安的气候差异。时至今日,定边与西安的气候差异仍然依旧。一个“旧来迟”道尽了沧海桑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时的盐川郡“春来迟”,唐武德元年(618年)时被梁师都占据的盐州城“春来迟”;五代时期,盐州依次归属梁、唐、晋、汉、周,也是“春来迟”。北宋初,盐州属陕西路,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氏李继迁率众攻陷盐州城,占据盐州全境,还是“春来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兴庆府(银川)称帝,国号大夏仍设盐州,依然“春来迟”;西夏保义元 年(1236年)十二月,成吉思汗攻陷盐州,元太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废盐州,并入环州,仍旧“春来迟”。盐州历时725年,淡出了历史舞台。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在盐州城遗址上修建定边营城的时候,风沙依旧弥漫,春天依旧姗姗来迟。1936年6月红军西征解放定边城的时候,虽然改了天换了地,但是“五原春色旧来迟”的气候始终未变。
如今,定边县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中国马铃薯特产之乡、美食之乡,红花荞麦原产地,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旧来迟的春色,逐渐被苜蓿花的紫色、胡麻花马铃薯花的白色蓝色、荞麦花的红色、云盖花的黄色所取代,正所谓万紫千红总是春。需要指出的是,定边人称油用的亚麻为胡麻,从唐朝开始,盐州一带就广泛种植胡麻,用胡麻的果实榨油,而将胡麻的茎秆晾干,搓成麻绳,制作井绳、缰绳,经久耐用。以前,每逢秋冬季节,定边人出门都要抓一把胡麻籽当瓜子嗑,有滋有味,香气四溢。而胡麻油则是定边的特产,即使在物质困乏年代,你到定边人家里作客,也能吃到一碗热气腾腾的剁荞面,当你端起碗准备动筷子的时候,主妇从缸里舀一勺胡麻油,烧红了放入高菊花,香气瞬间喷发,随即倒入你的碗里,让你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