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右)给老人喂饭。马露露 摄
“马叔,昨晚睡得踏实着不?身体状况怎样?”3月7日上午,绥德县中心敬老院院长安娜和坐在床边休息的老人马腾金熟络地打着招呼,看见老人的指甲长长了,她便顺势蹲在地上剪了起来。只要不出差,安娜每天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敬老院查看,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目前,该敬老院有143名老人,其中不乏失能失智者,而这些老人都认得安娜。
为陪伴家人返乡创业
今年46岁的安娜,2018年之前一直在西安打拼,经营一家装饰公司,凭借豁达的性格和优质的服务,让她有了一定的经济回报。“钱可以随时挣,但陪伴母亲的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安娜说,不想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后悔。自从安娜的父亲因车祸离世后,这些年,母亲一个人承担着家庭重担。2018年,安娜回到家乡绥德,与合伙人共同创办了绥德城东仁爱医院,主要负责后勤事务。
彼时,绥德县积极响应中省市关于推进养老服务行业改革创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号召,推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合作模式。经多方考察,安娜走马上任,先后于2019年接管绥德县崔家湾敬老院、2021年接管绥德县中心敬老院。
要干就要干出个名堂来
走进绥德县中心敬老院,午饭后,老人们围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聊着天,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在这里,有专人护理,有医生定期坐诊,还有搭配合理的营养餐等,让老人们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愿望。
“像我这样的孤寡老人,还能体会到家的温暖,真是想不到的事。”今年76岁的刘尚功感慨地说。刘尚功是绥德艽园便民服务中心的五保户,未入住前,生活需要靠邻里接济,吃饭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2019年5月,他搬进了敬老院,从此生活发生了巨大转变。如今,刘尚功同其他五保户一样,免费享受着敬老院的所有服务。
“在接管初期,也遭遇过很多不顺心的事。”安娜说,老人就像小孩,刚到这里时也像小孩初进幼儿园一样,不适应。为此,她经常指导员工在照护上要多给予关心关爱,让老人们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同时,她还积极协调开导老人,让老人们之间互相体谅,积极营造“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氛围。在安娜的感召下,几年相处下来,如今老人们彼此团结互助,其乐融融。
“要干就要干出个名堂来!”安娜坦言,既然接手了这份工作,就要当好这个“大管家”,让老人们在这里安享晚年。在安娜的辛勤努力下,2023年10月,绥德县中心敬老院被授予全市“养老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为养老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多年来,安娜一直奔波于西安、绥德两地,既要管理敬老院,又要经营装饰公司,经常是分身乏术。然而更坚定了她投身养老护理事业信心的是曾入住敬老院已离世的一位老人。
2020年11月3日,安娜一直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这一天,76岁的耿光升在弥留之际,把一生的积蓄3730元硬塞给安娜,以示感谢。“通过这件事,让我更加明白,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而在于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事。”安娜动容地说,一个人被需要、被认可、被依赖,这就是最大的价值。
绥德县中心敬老院已走过3个年头,建立了护理部、餐饮部、医务部等5个部门,为老人们提供医疗护理、心理慰藉、代办等服务。如今,这里不仅住着绥德本地的老人,还吸引了周边铜川、延安等地的老人前来入住。尽管现在安娜的工作比以前更忙了,但只要在敬老院,老人的事儿,她没一样不管,剪指甲、换洗衣服……她还经常叮嘱员工,要多陪老人们聊天解闷。
“在敬老院今后的发展建设中,我们将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让老人们在这里像在家一样安心。我也会一直秉持初心、爱心、恒心,为养老事业奉献自己光和热。”安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