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 文化

二月二龙抬头

榆林日报 | 2024年03月11日

  农历二月初二是传统“龙抬头节”。

  乡谚云:“二月二,龙抬头;粪爬牛不抬头,一脚踏进地里头。”“龙抬头节”多在惊蛰节后的春分前后,这个时候,雷始发声,龙蛇与百虫皆震惊而苏起,诚如《易经》“乾卦”所云:“见龙在田”,已不再是“潜龙勿用”了,这一直也是我的一种主观臆见。近读《岁时节日里的中国》一书,方知自己的臆见显然是错误的: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即龙角星)于每年二月春分以后的黄昏,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下,故称龙抬头。这一说法应是权威界定。民间称石碾为青龙,多安置在院落之东侧,过年时还要在石碾上贴写有“青龙大吉”字样的春帖。以传统五行言,东方为木,即八卦之震方,木主青,故为青龙,亦即苍龙。记得小时候,每到农历二月二凌晨鸡啼前,村里庙会会首便将各家各户裁剪好的黄表纸与红布压在石碾的“碾夹子”下面,一闻第一声鸡啼,便赶紧用事先准备好的木锤猛击“碾夹子”,是谓“打龙眼纸”与“打龙眼兜肚”。民俗云:小儿有疾,用“龙眼纸”擦拭,便可祛疾除邪;小儿穿“龙眼兜肚”可避邪。我小时候,母亲每年都要用一小方红布给我做一件“龙眼兜肚”,并用黑白碎布头在红兜肚上绣出两只圆圆的大眼睛,是谓“龙眼”。“龙眼兜肚”穿在小儿身上可护腹防冷,确有保健作用,至于除邪驱疫,那只是一种虔诚的祈愿罢了。

  二月初二这一天,妇女多不动针线,禁做女红,“恐伤龙目”。是日还忌担水,恐将井中水龙担回缸中。蒸食“龙眼窝头”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蒸十二个,依次排列,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每个“龙眼窝头”的顶尖上都要压一个小坑,蒸熟后观察哪个坑内积的汽水多,则哪一个月份的雨水就多。民间称是日为土地神诞,入夜,人们在高山之巅点燃“火塔”,焚香烧纸,用熟鸡蛋祭祀五方诸神,以祈岁丰年稔、四季平稳。一些地方还组织秧歌队拜谒神祇,晚上设九曲黄河灯阵,转九曲,求平安。

  依乡俗,正月剃头妨舅舅,因此,人们多不在正月理发。而二月初二又正是男子剃头理发日子,是谓“脱龙壳儿”(脱读麻音,去之义;龙壳儿即长长了的头发)。所以,是日,大小理发店都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入夜后还会有人排队等候。理去了凌乱的长发,即刻会显出生龙活虎、精神焕发的样子来,也就会抬头见喜、出门见喜,一年中都会有喜事、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