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子 刘香)2月16日晚,“陕北榆林过大年”传统戏曲展演活动在榆林剧院开启,首场剧目《窦娥冤》吸引了800余名观众前来观看。
梆子一敲、板胡一响,好戏开场。铿锵有力的鼓响锣鸣,余韵无穷的秦腔秦调,浓淡相宜的五彩妆容,吸引着台下观众的眼球。“喜欢戏曲有五十多年了,这戏一唱就有了过年的味道,听说这几天每天都有戏可看,真是我们戏迷的福音。”观众汪至珍说。
台下的观众热情捧场,台上的演员全情投入,用或婉转或高亢的地道唱腔,以及神形兼备的身段步法,让观众在为剧中人物命运动容的同时,也感受着历久弥新的戏曲文化。
“看大戏,过大年,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为此,我们去年年底就复排了这本《窦娥冤》,希望榆林的父老乡亲能在年味中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市民间艺术和戏曲研究院院长助理、《窦娥冤》导演刘元雄说。
据悉,“陕北榆林过大年”传统戏曲展演活动从2月16日开始至2月20日结束,由市民间艺术和戏曲研究院、横山区民间艺术与戏曲研究所等榆林五大专业院团演出《窦娥冤》《打金枝》《明公断》等10余个剧目,分别在榆林剧院、阳光广场、世纪广场等地上演,让广大市民和戏曲爱好者过足戏瘾,饱享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