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时扛锄头下田,农闲时家门口挣钱。”一句顺口溜,道出了榆阳区古塔镇村民的红火日子。
“入冬以来,我们积极鼓励各村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人才、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手工编织、冰雪文旅、温室大棚等产业,引领群众用勤劳的双手书写‘冬忙’致富经。”古塔镇副镇长贺安说。
准备材料、打底、编身、收口……1月23日,记者在古塔镇赵庄村采访时看到,村里的柳编爱好者准时相聚在赵庄鹊桥纤手柳编合作社,在合作社负责人柳冬梅的组织下认真完成新一天的订单。不一会儿功夫,一个个形状各异、造型精美的柳编篮筐便初具雏形。隆冬的浓浓寒意,在村民发展产业谋致富的奋斗热情中似乎也消退了几分。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赵庄村村民赵利云已经成了合作社里的柳编能手,每天都能制作四五个柳编产品,一个月的收入超过了2000元。“在合作社既能学到手艺,还能挣钱补贴家用,这‘家门口’的营生真的是太好了。眼看就要过年,我准备再多编些果篮,既能摆在家里作为装饰,还能送给亲戚朋友,挺有成就感的。”赵利云一边忙活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同记者分享着自己的收获和喜悦。
“合作社成立一年多来,不仅有效带动30多名妇女、老人实现就近就业,还给大家带来了年人均近万元的收益。”柳冬梅说,“为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影响力,我近期还在网上开启了自己的‘直播生涯’,主要是传授一些编织技巧,让更多人了解柳编文化。伴随着‘粉丝’数量不断增长,我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后期还准备尝试下直播带货,努力把柳编产业做大做强。”
大寒时处三四九,天寒地冻冰上走。低温与冰雪,带来的不仅是乡村“静下来”的美好,还有古塔群众“动起来”的活力。
走进位于古塔镇古塔新村的柳湾沟滑雪场,从收银区、餐饮区、租赁区到室外场地,处处都是当地村民忙碌的身影。伴随着“冰雪热”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兼职”。
62岁的古塔新村村民许志林长年在外务工,每到冬季就会迎来一段工作“空窗期”。如今,有了滑雪场租赁区收纳整理的工作,他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既能锻炼身体,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这下可以开开心心过年喽!”采访过程中,许志林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更好地让村民在冬闲时节‘忙起来’,我们还在宣传推广、技术指导、服务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下大力气培育扶持优质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贺安介绍,这个冬季,古塔镇预计可实现各类收入1500余万元,同时帮助4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群众的致富渠道持续拓宽,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