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文化

平凡世界的诗意表达

——读李强国诗集《贩羊皮的那些年》

榆林日报 | 2024年01月17日

  认识李强国非常偶然。2021年10月,学校派我带学生到绥德中学实习,于是便认识了他。合龙山在绥德中学的西南面,是当地的一个景点,山上有古塔、古寺和革命旧址。经不住诱惑,便在某个星期天的早上跨过大理河,独自登山看个究竟。

  初冬季节,地上落了霜,有些清冷。独自登山,显得有些落寞,但也清静、轻松和自在。长久不登山,加之身体渐渐臃肿迟钝,费了近四十分钟时间才上了山,独自游览了一遍,山上的古塔、古碑、古寺及相关故事,也算了解了大概,并拍了不少照片。很想找一个人聊聊,环顾左右,少有行人,便准备沿着步道下山。在山门口,碰到了一位扫院子的老哥。看年龄,比我大,但腰板挺直,短发、浓眉、国字脸,很有气质。向他打问这座庙的历史,他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问我是哪儿人。我据实回答了他的问题,便被热情地邀请进右侧的房子,给我倒了一杯茶,尽管素昧平生,我俩还是热烈地攀谈了起来。这个人就是李强国。

  攀谈中,他给我讲了自己早年贩羊皮的经历,并将写在牛皮纸、纸箱板、废报纸上的诗歌给我看。几乎每首诗都有写作时间,但也有一些没有标注时间,单凭纸片已泛黄的特点,大概写作年代久远。李强国告诉我,他是张家砭五里湾人,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做点生意。后来成家了,有了孩子,生活的压力大了起来。为了养家糊口,便走乡串户收羊皮,将收来的羊皮贩卖到另一个地方,赚取一点儿差价。而今,他在合龙山上给老乡测签、解签。正谈着,一位眼里满是焦虑的母亲找李强国解签。李强国安慰她不要急躁,告诉她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位母亲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千恩万谢地走了。我突然觉得,李强国还是一位乡间的心理咨询师。他熟知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的内心想法,也能用共情的办法排解其苦恼,解开绾在心头的疙瘩。

  在闲暇之余,李强国爱抄写庙宇碑文,从中发现了许多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名,并按线索去追踪曾经发生过的事,然后写成文字,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李强国告诉我,他就是将历史的细节找出来,写成文字,让后人对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历史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了解。他也想用自己的文字,将即将消失的民间习俗等记录下来,留存后世。

  听了李强国的介绍,我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论年龄,他是五零后,我是六零后,年长我十多岁。我们互相加了微信,还在古塔前合影留念,从此便成了朋友。时不时,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强国兄写的文章,那朴实、细腻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让人读了非常亲切。去年5月,我再次到绥德带实习生,只是实习地在裴家峁的绥德高级中学,距离合龙山较远。直到实习即将结束,我才发了信息说去拜访他。我在他家里喝茶聊天,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并未谈起要出诗集的事情。

  是年9月某天,偶尔翻阅朋友圈,看到强国兄出了诗集。国庆节过后不久,我便收到了他装帧精致的诗集。根据后记,我才知道,关于贩羊皮的诗歌,大约前后用了十多年时间。一旦有感而发,他随便找一张纸片,写几句诗歌,于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据说也有百余首。这本诗集共收集了九十七首,每首都配一幅画,是其好友张高辉所画。

  他在后记中回顾了自己学诗、写诗的经历,说自己只上过高中,肚里墨水不多。不过,诗中的人和事,无需虚拟,都是他贩羊皮时的故事,诗里的事是真的,人也是真的。他说:“在我贩羊皮的试卷中,没有夸大生活的困境和多变的苦乐时刻,仅仅写了我的生命体验,用血肉鲜活的生活经历,表现出时代中的自我价值和意义。”

  拿到了这本《贩羊皮的那些年》,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我感觉,该诗集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时代特点,具有生活气息,而且有诗有画,诗画相扶互证。诗写得轻松、自然、质朴、情真,画描得幽默、浅显、简单、纯净。读其诗,如话家常,每有感人处,便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观其画,如临其境,每至细节处,亦是如见其人,不虚不诬。可以说,诗画相配,珠联璧合,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李强国的诗有个性、接地气、生活气息浓,用最朴实的语言,回应了“国风”传统。作者也是这样说的:“上过高中的我,最喜欢读的诗是《诗经》里的《国风》。为什么?至今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作者当然是谦虚,也许确实没有深究过,故而“说不清楚”。而妙就妙在“说不清楚”,一旦能“说清楚”,难免有虚构的嫌疑。

  “国风”其实就是民间的乐章。而李强国的诗,便是书写社会底层者的苦乐年华,反映了普通劳动者的心声。正如作者在《序诗》中写道:“我贩羊皮的那段历史/有两眼清泉/一股流淌酸涩/一股激荡欢乐”。

  在《苗家坪,那只奶山羊》中,诗人自比是一座移动的桥:“我是一座移动的桥/奶山羊从桥上过去/又换了主人/我只不过是/收了点/给孩子买书包的/过路钱/且宽广了妻子的笑容”。正如生活在平凡世界的任何一位父亲,他就像一座桥,咬着牙,让许多人从其背上踩过,然后用自己辛勤的付出,换回一点儿生活费,可以给孩子买一个书包,也可以让勤俭持家的妻子略舒一口气。只有普通劳动者的普通生活中,才有这辛劳之后的短暂愉悦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眼神。

  在《周硷,那头老毛驴》这首诗中,诗人写到用了六十块钱,将一头毛驴从一位老农的手里买下,然后看到了老农不舍的眼泪。然后,仅仅几步之遥,他便在集市上卖了驴,赚了二十块钱。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当我回头看那头毛驴/他正朝着我/傻笑”。本该是人“傻笑”,为何却是毛驴傻笑呢?仔细体会,你就能明白,这头老毛驴,通过奉献自己,拯救了两个家庭,拯救了两个男人……

  李强国用诗歌的形式讲故事,用丰富的故事写诗。因此,每一首诗都在讲一个故事。我们一直在期盼着寻找诗与远方,殊不知诗在眉睫之间,诗在唇齿之间,诗在人情世故之间,诗在人际交往之间,对于有心者而言,一切皆为诗。李强国是有心者,是发现诗意的有心者。在这本诗集中,我们也看到了狡黠、欺骗、奸诈、偷盗、爱占小便宜、爱揩油等。比如,《青阳岔,我交了学费》中,写自己因贪便宜,买了假银元,“给老江湖交了学费”。当然,我们在诗中也看到了更多“世上好人多”的例证。比如,《王梁,那两个小孩》写自己贩羊皮时病倒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不计报酬地帮他,帮他用板车拉羊皮,并把他带到家里,给他吃撒有葱花的香喷喷的饭,结果,他们成了“捏香兄弟”。《我想喊你老妈妈》写了善良的袁老婆儿帮他渡过难关,等他再去报恩时,却发现她已去世:“袁老婆/我真想喊你/老妈妈/可我来看你时/当年的老房易主了/你已到另一个世界”。遗憾就在阴阳两隔而不知,遗憾就在有能力回报时却错过!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如《王生宝,我的回民叔叔》《小河,那女人》《马尔赤,你在哪里》《马蜂兄弟》《在平罗》等。几乎每首诗,都在讲一个温暖的故事。

  在李强国的诗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为了生活得更好,吃尽了苦,受尽了累,把家庭的责任默默扛起。在《夜行》这首诗中,写与妻子发生争吵后负气出行:“北风和雪互比猖狂/而我一路上/思考/关于米和面的事情/孩子他妈/这么冷的寒夜/我没遇到一个人/也忘了自己”。在《儿子》这首诗中,写自己摸黑骑着自行车上路,在村中的小路上,听到儿子说话的声音:“刚才那个推自行车的人/像我的爸爸”,仅此一句,感人落泪。在《家乡》这首诗里,写他每每到周硷的赵场,根儿在绥德赵家屯的老赵便端来热气腾腾的米汤。作者感慨:“为了赶早集/常常哆嗦在寒夜的旅途中/停留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我爱的故乡”,风餐露宿,不是忘记了故乡,而是他乡温暖着自己,鼓励他扛起肩头的责任,走在贩羊皮的路上。

  总之,李强国的诗是叙事诗、故事诗,但每一首诗都在抒情,都在温暖着读者。他是平静的叙事者,在平静地叙事中,将胸间情感的波涛汹涌悄悄地压在心底。但是,只要有心,你就会发现,平静的水面下必然有暗流涌动。而暗流之中,却潜藏着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不是别的,正是那浓浓的真情!感慨之余,特赋小诗以寄己意:

  平凡生活有诗意,品茗谈笑成百篇。合龙山顶远眺望,贩皮集中本事显。苦乐年华皆过往,岁月苍茫亦真言。国风传统民间有,何必他处去寻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