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芦河北岸风光
米脂县银南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期)PPP项目鸟瞰图
榆能榆阳区300兆瓦光伏发电站
米脂益康小米加工车间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圪梁梁种树绿莹莹。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的榆林,万顷流沙披绿衣,户户通达沥青路,富民产业遍地开,早已不是人们固有印象中的泥土黄。多年来,农发行榆林市分行始终坚持扎根广袤乡村、深耕“三农”领域,昔日的黄沙城旧貌换新颜,展开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城乡融合助“旧村庄”嬗变“新城区”。走进米脂县银南新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轰隆作响,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开足马力、加紧收尾,为早日建成陕北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样板而奋战着。
银南新区地处米脂县银州街道卧虎湾区域,依山傍水、阶梯台地,视野开阔、区位极佳。近年来,米脂县政府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城市长远发展,把银南新区作为城市建设和民生一号工程,着力解决安居工程用地和人口急剧增加的突出矛盾。“为全面推进银南新区开发建设,2021年,榆林市分行向我们审批了贷款8.6亿元,并先后实现投放4.18亿元,支持保障性住房、休闲旅游、学校和医疗公共设施等六大核心功能区建设,全力打造具有陕北独特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的宜居新区,对疏解米脂县城压力、拉大城市框架和加快城镇化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榆林中电建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该项目房建工程主体部分基本完成,设施设备陆续进场,银南新区“呼之欲出”。自2020年以来,榆林市分行坚持以“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为原则,持续优化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大力支持县域公共设施、园区配套设施等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项目建设,累计投放贷款68.25亿元,加速铺就全域振兴新蓝图。
产业生根用“小产品”托起“大梦想”。在中垦定边奶牛养殖基地,一个个牛舍整齐划一、“哞”声环绕,一头头奶牛体格健壮、毛色鲜亮,千头澳洲奶牛漂洋过海在定边安上了新家。2020年以来,榆林市分行围绕打造国内先进、一流的智慧化牧场产业园目标,累计向中垦定边智慧生态牧场项目发放贷款3.45亿元,支持培育出更适宜当地环境的奶牛品种,让“洋牛”实现本土化。目前,牧场养殖规模已达1.46万头,成为陕西省单体最大的奶牛场,带动当地形成了乳制品产业链一体化运营的协同发展效应。
“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榆林米脂县因其得天独厚的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生长出颗粒浑圆、色泽金黄、黏糯爽口、清香四溢的米脂小米,被冠以“小米之乡”的美誉,在全国久负盛名。榆林市分行立足米脂小米优势产区,深挖小米产业富矿,累计向米脂县益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投放贷款2780万元,支持小米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助力小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小黄米”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
除了定边奶牛、米脂小米,还有清涧红枣、绥德山地苹果、子洲黄芪……一个个“小产业”正在托起乡村振兴“大梦想”。2020年以来,榆林市分行深挖3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5个脱贫县特色农业资源,全力延链补链强链,累计投放产业贷款9.87亿元,以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基建强村让“农村路”变成“致富路”。“四好农村路”连接着乡村与城市,也串起了榆林广大农民的乡村振兴致富梦。为支持榆阳区2022年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榆林市分行向该项目审批农村路网建设贷款1.26亿元,并实现投放6830.76万元,打通政策性金融惠及农村道路建设“最后一公里”。
一路通则百业兴。据榆阳区城投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新建农村公路275.4公里,将巴拉素镇、补浪河乡、孟家湾乡等19个乡镇84个村庄串点成线,形成“内通外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路网,带动沿线区域交通、农业、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真正帮助村民们走出“出行难,致富更难”的困境。
生态优先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靖边县芦河是黄河支流无定河的一级支流,也是陕北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作为靖边人的母亲河,芦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靖边儿女,承载着百姓生活更加美好的期待。
初秋微风徐徐,芦河河道两岸植被茂盛、土地肥沃,河面碧波荡漾、鸟儿翩飞,光与景交相辉映,临摹出一幅湛蓝色的自然画卷,曾经满目疮痍的沿黄沙化带早已变了样。“过去由于水土大量流失,芦河淤泥情况突出、河道污染严重,为帮助提升芦河水环境整体质量,农发行工作专班多次主动上门与我们沟通对接,开通绿色通道,2020年向芦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获批贷款10亿元,并先后实现投放4.05亿元,助力构建芦河‘水安全、水景观、水生态、水资源、水经济’五位一体水环境系统,实现了芦河水质达标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极大改善了沿岸群众的生活品质。”该项目负责人说道。
在政策性金融的精准滴灌下,如今的芦河已变成一道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美丽风景线,实现生态、宜居、人文融合发展,“母亲河”真正成为了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榆林市分行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2020年以来,累计投放黄河流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贷款22.65亿元,助力榆林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让陕西绿色版图不断向北挺进。
科技创新促“煤炭城”转型“低碳城”。走进陕西榆能榆阳区300兆瓦光伏平价上网项目现场,一排排太阳能光伏电板宛如梯田般错落有致,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风光无限”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榆林市最具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来,农发行先后向我们投放贷款9.3亿元,帮助榆阳区清水河村、神木市啊芦太村和徐家塔村三个站址完成升压送电工程。通过采用P型单晶PERC双面组件光伏技术,我们在度电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端的发电量增加了5%到20%,真正满足了光伏平价上网的需求。”陕西榆能长兴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6月22日,榆能榆阳区300兆瓦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啊芦太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年均可节约标准煤近5.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2万吨、二氧化硫约400吨、氮氧化物约600吨,节能和环境效益显著。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榆林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20年以来,榆林市分行紧跟当地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低碳化多元化发展战略导向,大力支持神木兰炭废水集中处理、三峡新能源府谷10万千瓦农光互补、靖边危废和固废综合处置等一批绿色低碳项目建设,累计发放金额达10.73亿元,助力榆林在“煤炭城”向“低碳城”的转型之路上阔步前进。
一个个惠民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朝阳产业蓬勃兴起,在陕北榆林,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新征程上,农发行榆林市分行将继续用好政策性金融活水,在这片黄土地上奋力擘画更加宜居宜业的美丽新乡村!
文图/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