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 头版

绥德县非遗陈列馆——

让古老非遗绽放时代光彩

榆林日报 | 2023年09月25日

  柳编、剪纸、泥塑、石雕、唢呐、民歌……

  9月15日,时值仲秋,记者走进绥德县非遗陈列馆,顿觉浓郁的陕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一群小朋友正围拢在省级非遗项目绥德民间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瑜、绥德剪纸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朱新华身边,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活灵活现的泥塑、生动传神的剪纸的“诞生”过程,并争先恐后地想要动手尝试一番。

  近年来,为切实增强本土非遗的保护力度和传承活力,绥德县非遗陈列馆特地在馆内增设了传承人展示互动区,向广大市民和各路游客现场展示传统非遗项目。2021年以来,该馆累计接待游客4.5万余人次。

  “作为绥德剪纸的传承人,我经常会来到馆内和游客进行现场互动交流。相较于简单地将非遗作品摆进展柜供人欣赏,‘沉浸式非遗体验’能够进一步加深游客对于各类非遗项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让我们的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传播开来。”朱新华说。

  当日,在绥德县老年大学的教室里,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秧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贺世成正在向学员进行现场教授。“扭腰摆臀”“抖肩摆手”“跳步踏板”“转身跳跃”……在贺世成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很快便能整齐划一地翩翩起舞,扭出陕北人那独有的“精气神”。

  据了解,2021年起,绥德县非遗陈列馆便开展了“非遗走进老年大学”活动,每周两节课,一节两小时。“学员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满怀着对陕北秧歌的热爱来到这里进行学习。我把自己掌握的秧歌知识和技巧教授给他们,他们便会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更多人。一传十,十传百,这样一来,我们的陕北秧歌一定能代代相传、永葆活力。”贺世成说。

  与此同时,绥德县非遗陈列馆近年还以非遗小剧场为核心,开设了陕北秧歌、绥米唢呐、绥德剪纸等系列非遗传承培训班,并组织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活动超600场次,累计参与人数达30万人。

  “为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积极开展传承、传习活动,我们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免费提供了不少于100平方米的传习所或工作室,并设立了100万元的非遗传承保护利用专项基金,考核合格的县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另可获得2000元的补助。”绥德县文化馆副馆长闫慧表示,该馆将充分发挥非遗传习所的功能作用,全面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宣传推广,持续推动非遗项目走进基层、走近群众,在充分彰显陕北特色文化符号的同时,让古老非遗绽放更加绚烂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