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 头版

牢记嘱托担使命 实干奋进开新局

——新时代榆林组织工作综述

榆林日报 | 2023年09月18日

  编者按

  时间回拨到两年前,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到榆考察,整整两天时间,进企业、到田间、入学校、访革命旧址、看望脱贫户,一路深切关怀,一路殷殷嘱托,为榆林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把脉定向、擘画蓝图,指引着、激励着榆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开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9月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榆林考察两周年之际,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会上,市委书记张晓光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来陕考察,给予我们极大的政治关怀、思想指引、奋斗感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持续深入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学习贯彻,把学习成效体现在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上,抓基层、打基础,提素质、强队伍,扬正气、守底线,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推动榆林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彰显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和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牢记嘱托,实干奋进,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凝心铸魂强思想、选育管用强队伍、用活人才强引擎、分类施策强根基,为新时代榆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思想领航,在举旗铸魂中筑牢信仰之基

  2017年11月28日,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开班……

  2020年5月13日,全市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专题学习班开班……

  2023年2月8日,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开班……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对榆林的殷殷嘱托感召人、鼓舞人,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教育和集中轮训,共同凝聚起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市委常委班子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带头学、带头悟、带头讲,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市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到郝家桥和榆林学院宣讲;今年以来,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在不同专题培训班上讲授了3堂党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反复系统学、持续深入思、持之以恒用,守正创新、步步深入,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知之愈深、信之愈坚、行之愈笃。榆林坚持在理论学习的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扎实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创新开展干部教育精准性提升行动,围绕西北革命策源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丰富红色资源,研究开发出《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等32个党性教育课程,精心设计“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深悟总书记殷殷嘱托”等6条精品培训路线,打造出郝家桥、杨家沟、高西沟等5个创新教学示范点和10个创新示范群,分期分批开展组织调训、集中轮训、日常培训,把学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淬火砺兵,在选贤任能中锻造过硬队伍

  2022年3月25日,中国共产党榆林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雄壮的《国际歌》中胜利闭幕,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次大会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突出抓好换届纪律全程教育、人选把关全程纪实、换届风气全程督导,整个过程风清气正,候选人全部顺利当选。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榆林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基层一线、担当实干、专业素质导向,大力推行“一线考察工作法”,从一项项具体工作、生动事例、鲜活表现中,发现和使用在全市中心工作与急难险重任务中涌现出的扛硬干部,一批“70后”正县级干部担当重任,越来越多“80后”副县级干部走上重要岗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调动了各个层面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榆林持续深化对干部的“全天候”监管,出台加强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紧盯社交圈、生活圈和休闲圈,细化制定3方面22项具体监督指标,在干部考察过程中延伸听取信访部门、街道社区、小区物业、家庭成员的意见,坚决把问题干部挡在门外,创新做法获得全省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一等奖。

  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结底在于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榆林坚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3521”工程,选派上千名年轻干部到信访、巡察、招商等一线岗位历练,到对口国家部委、省级部门、扬州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推动干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榆林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实干部作风,从2021年起连续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创新开展“四比四争当”“五强五在前”活动,下硬茬解决“四不一任性”等作风顽疾,步步深入、精准发力,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上向好。

  夯基垒台,在大抓基层中织密组织体系

  “在为党工作和治病救人上,我一直‘年轻’。”2022年10月22日上午,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在北京参加完大会的路生梅一回到佳县,就马不停蹄地为医卫、公安等系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一刻不停地为患者义诊。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总书记对榆林的谆谆教诲。市委牢记嘱托,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举,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了“一统三管三抓两推动”党建工作整体布局,全市抓基层党建工作布局在服务中心大局的实践中不断优化升级。

  ——在经济建设最前沿,提出“组织围绕项目建、党员跟着项目走、干部盯着项目干”的思路,把支部建在产业链和具体项目上,把党建抓在一线和“神经末梢”,引导各级党组织奋力担当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奋斗创新奉献。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6亿元、增长5.6%,居全国第42位,登顶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1名。此外,在省十七运、中国—中亚峰会维稳、文明城市创建、防汛抗旱等大事要事上,广大党员干部也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鲜红的党旗始终在攻坚克难一线高高飘扬。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选派1333支扶贫工作队、948名第一书记驻村结对帮扶,实现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6.81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郝家桥村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在乡村振兴主阵地,集中打造了3条涉及120个村的党建红旗集群示范带,高质量推进16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创建97个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大力实施源头培养村干部后备力量“341”工程,储备各类人才6385人。新选派1162名驻村第一书记、2077名驻村队员接续到村帮扶,全面推进强村富民。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4.5万余名党员主动响应号召奔赴一线,在交通卡口、居民小区、隔离救护点等防控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428个、党员先锋队1023支,构建起坚固的“红色防线”;探索构建“双考双评”机制,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级五长”工作机制,9.5万多名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主动到街道社区报到,选派17.4万名“五级五长”就地下沉,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每一场大战大考背后,都映照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劈波斩浪、奋勇前行的无悔身影,都凝聚着各级党组织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无畏气概,都彰显着全市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的无愧担当。

  近悦远来,在引才聚才中筑牢发展基石

  今年5月24日,陕西省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榆林分论坛暨第五届榆溪学者论坛在榆林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国家级人才、西北大学教授李浩等2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120多名青年才俊齐聚榆溪河畔,共商榆林高质量发展大计。本次论坛共计柔性引进院士2人、高层次人才60余人,对接落地项目10余个,榆林这座塞上名城正在成为天下英才的创业之城、筑梦之都。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面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不足的最大短板,榆林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将人才作为榆林“腾笼换鸟”、创新 发展“第一引擎”,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出台《高素质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具体措施》,从10个领域明晰了加强人才工作的具体路径,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硬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来榆创新创业。

  走进榆林中心城区西南部,一座代表着榆林精神、科创气质的活力新城正在破茧而出,这是榆林坚持走以产育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榆林以创建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牵引,深度融入秦创原,建成15个秦创原榆林创新促进中心,布局17个“两链”融合试验区、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区,打造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30多个“人才飞地”,引进了邵明安、潘复生、王双明等49名院士,人才引领下的科技创新成果正在成为榆林发展新的“增长极”。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榆林建立2亿元项目池支持院士带团队来榆开展科研攻关,最高投入500万元支持重点产业领域引进国家级专家,给予每个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30万元工作经费和10—5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启动建设2万套人才公寓,这是榆林真心实意支持、保障、激励、服务人才的胸怀格局。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组织系统将坚决扛起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时代重任,坚决落实“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重要要求,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不断开创新时代组织工作新局面,为榆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