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生活副刊

山石居半遮,花木掩前闲

榆林日报 | 2023年09月16日

  生活里最容易获得的闲适,不过是院中的一杯一盏、一茶一果。古人有品茗、候月、酌酒的闲情雅志,如今,我们可以远离城市喧嚣,寻一方庭院,或山谷之间,或水泽之畔,将时光轻柔安放。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四四方方的院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在古代,文人寓意于院,庭院成为修身养性的栖息地。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将一块营地取名“东坡”,并建立一间农舍,院子前栽细柳、后有梅花,西侧有一泓清泉,自此留下“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传世佳句;老舍先生在北京东城的小院中,手植两棵柿子树,秋日里硕果红火,“丹柿小院”便由此而来。如今自家婆婆的小院,种着满满接地气的有机瓜果蔬菜,是装饰,是丰收,是承载着对粮食的尊重,也是60年代人们的生活及精神寄托。

  我理想中的庭院面积不用太大,一方院,两扇窗,三餐饱,四季暖,日出日落,炊烟袅袅,院有疏竹,无需多,人画俱绿,成团而立即可,小筑一方“小桥流水”,角落里有一块休闲娱乐的区域,可以烧烤、煮茶。冬去春来夏至,不紧不慢的岁月,有花有草有你,粗茶淡饭,草履布衣,轻轻柔柔,醉了梦乡。傍晚时分,靠在藤椅上,静望山外,举头即见明月,低头可闻花香,静听小虫低语,轻揽清风入怀。

  庭院沉沉白日斜,绿阴满地又飞花。工作之余、闲暇时光,静坐于时光一隅,穿越流年岁月。看庭院开放的小花花恰似我们心花怒放的样子,有些含蓄,但不缺乏勇敢。聆听心海的细浪轻吟,声声诉、低低吟,意蕴悠长,清丽婉转,赏心小院,读书、种菜、听雨、寻幽,抚一缕过往的风,系在树枝,抑或画一帧院落的表情,捧腮看画,暖阳四溢,欢喜与悲切终将隐匿,只余抬头看云的院落守候。

  肉身在此寄存,精神在此涵养。用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味,体验亲手劳动带来的小美好,人生的快乐除却流连山水,还有就是满怀兴致,做出一场味蕾盛宴。一根根竹签串起了人生五香麻辣,琐碎的生活原来可以从我们手里变幻出精彩的色香味。拂去繁杂喧嚣的尘屑,在乡村驿站中,让疲惫的身躯睡在避世山野间,摆放好桌椅,沏一壶清茶,喉润齿香,和姐妹聊聊家长里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生活不再是手机、厨房、洗衣机,而是陪伴与欢愉。将自然风光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日落月升,幕布观影,小酌几杯,长夜不再漫漫。

  围炉煮茶,烧烤夜谈。庭院,将风景与人间烟火相融合,它默默地守望着江河,让无数人趋之若鹜,让我们暂忘尘世的喧嚣。愿慢时光的脚步隐匿其中,愿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静观世事,宠辱不惊,枯荣随缘,约两三好友,看日出红霞,落暮斜阳,生活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