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羊,对于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某些程度上来说甚至是很熟悉。乡土人家,哪家不喂几只羊?哪天不见几头牛?看着它们,我们随口都能叫出它们那些独特的名字,就像叫我们那些有着特别符号意义名字的小伙伴,既亲切又朗朗上口。
我们谁也离不开谁。
每每提到牛和羊,我就会想到两个词,温顺与稳健。
当你站在那些用柳椽或小木棒抑或秸秆在院子一角随意搭建起来的羊圈旁,那些或白或黑的羊便会停下咀嚼,静静地看着你,目光中的温顺能让你瞬间忘记自己,忘记这个世界。
多么清澈多么无邪的目光呀!
你的心瞬间柔软到无法呼吸。你只觉得这一生仿佛只拥有了这一次对望,你的人生已无缺憾。那是母亲、那是上帝、那是佛。不辞劳苦,不计得失,无关恩怨,没有排斥与敌意。
青青的草是它们的美味佳肴,清清的河水是它们的陈年佳酿。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它们懂得感恩。一对对绵羊并排排走,它们懂得爱情。没有一只羊能活着离开这个世界,它们懂得悲悯。
所以,它们不怕。它们活得坦坦荡荡,它们没有后顾之忧,它们比人强。
我常想,既然生活已把苦辣酸甜都为我们准备好了,那么,就都尝一尝吧。一只羊尚且能坦然接受一切,我们又有什么纠结?把那些恶毒的话收回去吧,让那颗阴险的心忏悔吧,用温柔擦一擦双眼,把刀子从人间拔掉。你看,那只羊,不,那群羊,不,所有的羊,都发出了温顺的光。那是母爱的光、友爱的光、圣洁的光、璀璨的光、灵魂的光、佛的光。
当你沐着这些光,站在一望无垠的田野,抑或站在只有一亩三分的地头,你首先看见的,肯定是牛。
特别是春天。
那一片片土地,是牛的家园,也是牛的诗和远方,是它们一生的眷恋。躬耕的身影,奋进的脚印,坚韧的目光,不灭的信念。那是父亲,那是大山,那是苍天。忍辱负重,沉默寡言,义不容辞。
我的爷爷爱牛,我的父亲爱牛,但他们穷其一生都没能拥有一头属于自己的牛。父亲常说,对庄户人家来说,有一头牛是一件很牛很牛的事。
可是,他们没有。
所以,他们觉得在有牛人家面前底气不足,矮了三分。但他们却以另一种方式表达着他们对牛的挚爱和对牛的情意。每每看到牛,他们总会将为数不多的草喂它们几把,总会从罐子里抓几颗本已少之又少的黑豆放进它们的嘴巴。而那些黄色或棕色的牛,总会用鼻子默默地蹭一下他们那双递草料的长满老茧的手,以表达它们的感激之情。
那是一双被生活磨砺的手,一双紧握生存艰辛的手,一双索取的手,但更是一双付出的手。那一双手里,攥着贫瘠的黄土,攥着一家老小的生计,也攥着一个家族和一个男人的命运。
牛真是世间的精灵。它不说,但并不代表它不懂,它只是不会哗众取宠,如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默默耕耘、默默承受、默默在人世间忍辱负重,只为求得一个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不用扬鞭自奋蹄。牛干活,一般是不需要人用鞭子抽打催促的。人一般也舍不得抽打牛,鞭子即使打在牛的身上,也常常疼在人的心上。当牛把那束委屈哀怨的目光投向人间时,人立马自惭形秽,也立刻想到了忘恩负义这个词。
牛很自觉,它知道自己的使命。清晨,它比太阳起得早,夜晚,它比月亮睡得晚。“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我们一生的座右铭。
带着父母的爱与美好愿望,我们来到人间、行走人间,感受人间冷暖和春华秋实四季轮回。我们像牛一样,隐忍着、勤奋着,迎接春风也沐浴冰雪,看星星看月亮也看世态炎凉。有时会迷茫,但更多的是对责任的担当和对生活的热望。像牛一样活着,活成牛的模样,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学习牛,并把它作为理想中奋斗的楷模,因为牛就是那么牛,它是一座屹立于我们心中的不朽丰碑。不竭的动力,永恒的精神,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论岁月如何流转,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那条有形无形的牛总在不离不弃地陪着我们。拥有牛的勤劳和自信,我们就不会有惧怕。大道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踏踏实实走稳走好每一步,就一定能无悔于自己,无愧于天地。
做个牛人,做个对家人对亲朋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也是一件很牛的事,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不懈追求。